2021建黨100週年徵文(精選6篇)作文

篇一:2021建黨100週年徵文

2021建黨100週年徵文(精選6篇)作文

讓思想乘上一葉紅船

喬煒傑

1921年,7月21日到30日,一條紅船泛舟於“輕煙漠漠疏疏”南湖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構。面對滿天風雨陰霾,紅船上的十幾位青年輕撥出時代的強音“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紅船,就是中國夢起航的地方。

2005年,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上發表《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的前列》,“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黨的先進性之源。”因此,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需要讓思想乘上紅船,駛向未來。學習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拉好創新的帆。紅船精神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如果說科技是當令的第一生產力,那麼創新則是主軸承。兩全新聞中心首次實現5G訊號全覆蓋,為新科技生活深度融入生活開啟大門,5G時代不僅意味著無處不在的“超級網速”,還將帶來一系列的人工智慧,無人駕駛,智慧家居等進步。我國從落後一躍居於國際領先,這其中包含了紅船精神傳遞的首創精神,成為了我國發展的指向標。順向奮鬥的風。

紅船精神是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宋代歐陽修曰:“有志誠可樂,及時宜自強。”陳衡哲說過:“淚是酸的,血是紅的,奮鬥來的生命是美麗的。”拿破崙講過:“我們應當努力奮鬥,有所作為。”古今外的偉大人物都表達了奮鬥的偉大,而回望中國共產黨的黨史,正是一部磅礴偉大的奮鬥史。從嘉興南湖戰到南昌,從遵義會議翻到井岡山,攆轉到延安,擴充套件到全國。解放到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奮鬥拼搏,讓人民當家做主。現如今,站在“兩個一百年”的關鍵歷史節點上,我們更要恃持奮鬥精神,讓建黨的紅船精神代代相傳。

掌好奉獻的舵。紅船精神最本質的內容就是黨的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忠誠為民。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精神與其一脈相承,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人類求大同,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天下為己任,使黨的內涵薪火相傳,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要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有信念,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只有弘揚奮鬥精神,貫徹到進行偉大奮鬥、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過程之中,才能在“百舟可爭流”中“獨主沉浮”!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如果我們停止學習黨史,就會失去紅色文化滋養,精神上則會“缺鈣”,所以請和我一起讓思想乘上一葉紅船,將中國共產黨的責任擔當、精神素養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學習新思想,爭做新青年,中國共產黨的未來,由青年帶領走向更光明的明天。

篇二:2021建黨100週年徵文

走近中國共產黨,感受紅船精神

徐鳴格

1921年,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湖面上,有一艘“紅船”靜靜的停在水面上,一切都顯得那樣祥和、美好。在這一片靜謐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了,“紅船精神”孕育而生。那麼什麼是“紅船”精神?簡單來說,紅船精神是紅色革命的精神之一,指的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漫漫長河中,中國曾長期是世界文明的領跑者。可是,近代中國的地位卻有所改變。由於封建統治者的盲目自大、閉關鎖國,導致了西方列強的入侵,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這一個個恥辱讓中國傷痕累累。要麼亡國,要麼就硬闖出一條路來!在此絕境中,各種政治力量開始出現。擺在面前的主要有三條路:一種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一種轉為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有一種,是過渡到社會主義,走自己的路。這也就是說共產黨會領導我們前進。相比來說,似乎還是第三種方法更勝一籌,顯得科學和可實現,得到了更多人們的信服。於是,中國共產在眾多選擇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必然。

黨中央成立後,才真真正正的證明了人民和歷史選擇的正確性。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先後從站起來,走向富起來,最後向著強起來而奮進。“滴答!滴答!”秒針在跑著,中國也不斷的面臨著一個又一個歷史的考驗。在內憂外患的局面下,中國共產黨衝在前面,打開了一扇立國之門。這一壯舉,使得億萬箇中國人民終於站了起來,成為了自己國家的主人。在發展寸步難行的局面下,中國共產黨衝在打開了一扇富國之門,作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決擇,改革開放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各國競相發展的局面下,中國共產黨仍衝在時代的前列,帶領著中國人民走向強國之路的大門。這樣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難道不就是所謂的紅船精神嗎?

建立深圳經濟特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舉辦北京奧運會,共建“一帶一路”,這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億萬中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這一個又一個標誌性的里程碑,正譜寫著中國的強大。2020年,在黨的領導和指揮下,我國已經完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看著貧困戶統計數字的蛻變,我也由衷的感到高興。當然更多的是一種欽佩和自豪,欽佩中國共產黨有條不紊的領導,自豪我可以生長在中國,感悟著中國那身後的底蘊。今年是2021年,建黨一百週年,展望未來,黨已做好了未來的遠景目標,這樣堅定的理想,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難道不就是所謂的紅船精神嗎?

走進中國共產黨,感受紅船精神。紅船精神就如一股勁,始終支撐著中國,讓中國建設的強大而又美好。如今,我們正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一種嶄新的姿態,邁進新時代,邁向更好的未來,向著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奮鬥前行。

篇三:2021建黨100週年徵文

一座山,輝映歷史;一種精神,照耀未來

吳延

滔滔贛江,巍巍井岡。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進軍井岡山。從那時起,它就不再只是一座山,而成為了中國革命的搖籃和聖地。同時,在那裡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這井岡山精神也被後代輩輩相傳。如今,進入新時代的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好井岡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僅從習大大所說的話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井岡山精神,對於那個時代和這個新時代的重要性。不僅如此,2020年是建黨100週年,是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更是實現二〇三五遠景目標的第一年,站在這個歷史結點上,我黨所走的每一步都很謹慎,而如今黨中央提出繼承和發揚好井岡山精神,不僅是因為在那裡點燃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成為我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的光輝起點,更是因為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山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這四條內容都是如今新時代社會所缺少的,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因此,我們更應力強對井岡山精神的學習,新時們的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好井岡山精神。

作為新時代的我們,作為共和國的一員,我們一定要堅定執著追理想。井岡山精神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就是其產黨人無論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有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面對反動勢力頻繁“進剿”“會剿”而不屈不撓,取得一次次勝利;在遭遇“三月失敗”和“八月失敗”後,又一次次挺起革命的脊樑。時任中共蓮花縣委書記劉仁堪,在刑場上舌頭被敵人割掉,用腳指頭蘸著地上寫下“革命成功萬歲”後英勇就義。對革命理想信念的堅貞,對革命事業的矢志不渝足,是共產黨人與群眾在井岡山斗爭中堅守的支柱。反觀現在,一心研究中醫藥的屠呦呦奶奶,“泥腿子”院士袁隆平,他們為共和國作出如此巨大的貢獻,不都源於他們堅定執著追理想,這不正是井岡山精神的體現嗎?作為新一代的我們學生,更要執著追想,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傳承與發揚井岡山精神。

困難是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的,處於新時代的我們,為突現中華民族復興夢而奮鬥的我們,要艱苦奮鬥攻難關。井岡山斗爭就是在艱難困苦中奮勇前進的。在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白色政權經濟封鎖和軍事圍剿之下,譜寫出一曲艱苦奮鬥的壯麗之歌。2020年,新冠病毒來勢洶洶,鍾南山院士,八十多高齡,仍奮鬥在抗疫第一線。張定宇院長,身患漸凍症的他,走路都是問題的他,妻子也被新冠感染而沒時間去借伴的他,每天在金銀潭工作近二十多小時,這些英雄都是迎難而上的典範。還有2021感動中國獲獎者張桂梅,每天吃二十多種病都無力將被子掀起的她,將喪葬費都提前預支的她,用盡一生去拯救因貧窮而無法上學的女孩子,她那種拼命奮鬥,不懼困難,將井岡山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聽完他們事蹟的我,也被鼓舞,在平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繼承和發揚這井岡山精神的艱難困苦奮勇前進,只有這樣才可以不虛度年華。

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以初心使命的火炬,總亮了一個個精神座標。井岡山精神在傳承中歷久彌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薪火相傳。作為新時代的奮鬥者,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好這璀璨的精神。

篇四:2021建黨100週年徵文

立身華夏行如犇

何昱含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牛是勤勞、奮進、力量、踏實的象徵,古人賦予牛更多的精神內涵,給予牛更多的讚美,今年是牛年,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百年華章孕育出“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的“三牛精神”,立身如今華夏,面對當今時代,我們更需要提起牛精神。

正視現實,我們深知艱苦奮鬥的必要。艱苦奮鬥,建設一個走正確道路的國家,這是時代賦予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100年前的今天,我們的國家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喚醒一個被封建思想禁錮了幾千年的民族,很困難,要掃除我們這個民族血液裡的麻木冷漠、惰性思維,不是一日之功,是要經過幾代人努力奮鬥的大事業!第一批共產黨人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陳潭秋等人,在覺醒年代,面對著強大的敵對勢力,在夾縫中生存,由一個50多人的小組織起步,在一個小小的船上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不平凡的一頁。面對著分歧、迎接著挑戰,共產黨人有過迷茫,但從未放棄過奮鬥,新的一代接過上一輩人未竟的責任,繼續努力!陳獨秀的大兒子陳延年先生曾說“作為長子,我可能不能為父母盡孝,不能為弟弟妹妹盡責,因為我也是立志要為國家獻身的人”。他從未忘記過自己的小家,可他卻清晰的明白,國家才是他最後的歸宿!陳延年最後被國民黨抓住的時候,寧死不跪,他的不跪顯示了自尊正義,他的不跪是至死都未停止的反抗,他不跪是代表著共產黨人從未跪下!一代又一代,一關又一關,我們終於跟隨著黨的步伐,走到了中國的建立!迎來了屬於中國人的中國!

銘記歷史,我們深知無私奉獻的重要。封建社會,被等級思想、封建禮教禁錮的農民一次次反抗,一次次失敗。資本主義社會,殘酷的剝削、壓榨,讓普通的工人飽受摧殘。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他們來自農民,深知百姓的辛苦,始終為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而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鬥爭年代,黨的領導人在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打地主、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在危險時期,廣大黨員奔赴一線,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抗洪救災、戍守邊疆、抗擊疫情,為廣大人民建起最堅固的防線。在貧困地區,黨帶領數百萬駐村書記、幹部精準扶貧,為實現共同富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嘔心瀝血。一個個成就彰顯的是共產黨人的無私奉獻,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展現出共產黨人強大的生命力。

展望未來,我們明白創新發展的需求。新青年,我們跟著中國共產黨走。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只有經歷苦難之後才會得到成功,只有創新發展才會有出路。中國共產黨組建了一個新的政黨,開創了中國全新的局面,在各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中國發展的不竭動力;北斗系統,嫦娥奔月,天問升空,中國人一步步實現全球夢用好新媒介,構建集體記憶,我們在守正創新中堅定自信。英雄不問出處,創新不論身份。我們不論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還是擔當時代的神聖使命,需要勤於學習、勇於創新,不斷提高內在素質,錘鍊過硬本領,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發展,信心滿懷地投身於中國!中國已經不是當年的中國了!可中國的青年仍是之前的青年,少年自有少年強,身似山河挺脊樑!

我們要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匯聚“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的合力,使出“一個汗珠子摔八瓣”的“牛勁”,提振“牛精神”,發揚“牛風格”,拿出“牛幹勁”,披荊斬棘,開拓創新,爬坡向前,“犇”向未來!

篇五:2021建黨100週年徵文

脫人民之貧,享盛世之樂

趙浠夢

回首歷史,豐衣足食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願望。從孔子的富民思想到朱熹的“足食為先”,歷代先賢對富民裕民的追求從未停止。無論是“安得廣廈的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深沉情懷,還是“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的政治理念,無數先民對殷實生活的呼喚響徹歷史的天空。全面勝利,觸手已可及;千年追尋,圓夢就今朝。歲月流逝,山陵浸遠,我國已經成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那麼其精神內涵又為何呢?

十九大報告裡講:要精準扶貧,脫真貧,真脫貧。那麼我認為其核心在於脫精神上,思想上的“貧”。

古人云:“人窮志短”,這並不是富者對於貧者的鄙棄和不屑,而卻是事實,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基本生活都難以得到富足時,我們的精力是沒辦法多分一些奢享樂的,肉都吃不上,怎麼可能去考慮吃多貴的肉呢?長期只在溫飽線上掙扎,談何擁有遠大的志向?讓他們擺脫貧困是必要和首要的。但在這之前,扶志應該是第一步,也是起到關鍵作用的一步。

扶志,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眼界決定境界,要想這些貧困人口從根本上丟掉貧困思想,能夠擁有新的觀念,我認為關鍵還得靠教育。

最糟糕的貧困,莫過於從智力上就紮根的貧困。因此教育涉及的物件,不光是年輕人,幼兒、中年、老年,不管哪個年齡層都得進行教育的普及。這並不是說要求人人都要擁有高文化,高文憑,至少你得具有基本的知識素養,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判斷,至少你能把握國家政策的意圖。所以,扶志還要扶智,智扶好了,對於脫貧那是事半功倍。

若只是扶貧而不扶志,即使通過我們的資源改變貧困人口的現狀,但最終沒有遠大志向的他們還有可能會回到原狀,並不能達到真正扶貧的效果。曇花一現的現象,不是我們想要的。若只扶貧而不扶智,缺少技術和知識的人們怎麼能在當下的社會中快速取得成功呢?在扶貧的過程中,先給他們灌輸志氣和信心,讓他們明白,他們可以通過自強不息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過上比之前更好的生活。精準扶貧這一專案可以更深入地展開全面的工作,在提供技術支援和知識普及的同時,在無形中慢慢的轉變他們的觀念,慢慢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在其過程中,讓他們明白所謂的命運不可能是一開始就註定的,後天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而改變的。

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闖過隘口才能一馬平川。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堅持和發展脫貧的攻堅的重要經驗,發揚脫貧攻堅精神,我們一定能在新起點上創造新的更大奇蹟。

篇六:2021建黨100週年徵文

百年黨史一葦以航,北斗連珠懸倒匙

程思瑀

“2020年6月23日9點43分,北斗系統第55顆衛星成功發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從視訊裡傳出主持人高昂有力的聲音,螢幕裡金紅色的火焰照映群山,我的心中有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這,就是中國航天!

耀眼榮譽的背後,是無數航天人不畏艱險刻苦鑽研,在時代的大浪淘沙下逐漸展露鋒芒。“北斗將星”王飛雪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領域的研究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北斗系統建設被“訊號快速捕獲”這一瓶頸問題卡住近10年。而那時,剛讀完博士的王飛雪和幾位同學卻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和幹勁提出一套全數字化快速捕獲與訊號接收技術方案,請纓攻關任務。但他們的想法卻不被業內專家看好。在他們默默奮戰攻關了3年之後,當顯示器顯示出訊號捕捉成功的那一刻,所有的努力的汗水所澆灌的果實終於散發出芬芳,“幾個毛頭小夥”就這樣成功攻克了困擾十多家單位、數十位專家十多年時間的問題,質疑聲也逐漸被讚歎和美譽所淹沒。北斗系統初步研發就面臨著技術封鎖的嚴峻問題,一代北斗科研人員飲冰數載,難涼熱血,挫折坎坷後執著奮起,義無反顧地在“四面楚歌”中殺出重圍。

認真嚴謹和求真務實是科研中很重要的品質。被譽為“北斗女神”的王淑芳,28歲即擔任北斗設計師,參與兩代北斗系統建設,執筆四項國家軍用標準。在科研中,她曾為一個技術問題,將幾萬個“01”程式碼全部列印,逐一對比,直到深夜才把問題解決。如今的榮光是一代代航天人夜以繼日的發光發熱後累積的,他們砥礪前行,腳踏實地的去建設中國航天,才有了這令國人自豪,令世界稱讚的傲人成績。北斗高懸,不僅為我們指引方向,更承載著國人的偉大航天精神。

回望歷史,我們從未停止過對探索宇宙的渴望,從“嫦娥”奔月,到屈原天問,再到萬戶毫不畏懼地綁著火箭飛向天空。立足當下,我們也從未停下對太空探索的腳步,從東方紅到“玉兔”登月,“天問”著陸火星,前輩們書寫了航天史上輝煌無比的一頁,如今的北斗更是上面的一筆濃墨重彩,歷史已是過去,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今後我會繼續關注我國的航天事業,爭取將航天精神在學習生活中體現。踐行航天精神,實現人生價值,傳承榮光,建設祖國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