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海的馬路650字作文

今天我採訪了爺爺才知道以前上海的馬是怎麼樣的呢!

以前上海的馬路650字

他老人家告訴我,上海最早的租界。在現今的黃浦江的西岸,北京東路南、西藏路以東、延安東路北,佔地約830畝。當時填濱築路,以外灘為起點,南京路為中心,象經緯網一樣,修起一條條東西向,南北向的馬路。東西向馬路大多以我國城市命名,如南京路(舊稱大馬路)、九江路(舊稱二馬路)、漢口路(舊稱三馬路)、福州路(舊稱四馬路)、廣東路(舊稱五馬路)、北海路(舊稱六馬路)。租界時,延安東路東段稱愛多亞路,西段稱福煦路。國民黨統治時期叫中正大道。南北向大多以我國省區命名,如四川路、江西路、山東路。

但那時的馬路名經常改動。如霞飛路,1901年修築後,叫“寶昌路”,用的是法國殖民統治機構公董局法籍董事寶昌的名字。十多年後,寶昌路逐漸繁榮起來,當時有個叫霞飛的法國將軍,因在進犯中國領土的中法戰爭中有“功”,法殖民者就將寶昌路改名為霞飛路,日本帝國侵佔上海期間,又把這條馬路改名為“泰山路”。抗戰勝利後,又被國民黨政府定名為“林森路”。路名幾易,但都反映了舊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直到上海解放,上海人民為了紀念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才把這條馬路命名為淮海路。

五年級:許文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