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閒為話題作文800字

當時代的齒輪匆匆碾過,一切都會像塵埃一樣消散,而留下的卻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以閒為話題作文800字

在沾滿灰塵的閣樓中,一隻工具包就這麼掛在房樑上,帶著點點鏽斑與傷痕,靜靜地閒著,默默注視著我,引著我的思緒漸漸飄向遠方。

爺爺從前是一名瓦匠,但他可不只是一名瓦匠。木器、紡織、化工,農務他都會做。一整天除了晚上,他都在忙碌著。雖然他早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但幹起活來可絲毫不脫泥帶水,走起來也是虎虎生風,而他最令人稱奇的是兩樣手藝:磨刀,編竹籠。

磨刀可是一項技術活,首先得找一張小矮凳,用腳按緊方磚般的磨刀石,將刀沾過水以後手指緊緊抵住薄薄刀刃,以一個固定角度前後磨刮,打磨鐵鏽,也許菜刀之類的物件不難打磨,但鐮刀和鏟子的難度係數就不一般了。但爺爺的功夫可遠不止如此,跟鋸條比起來,以上都是雕蟲小技。看似平整的鋸條往往會因外界的壓迫而變得歪七扭八,一個個小尖齒就像喝醉了酒一樣東倒西歪。這時就需要磨刀人極度的耐心和敏銳的眼力。用老虎鉗將其擺正,同時還得確保上百個尖齒在一條線上,若沒有足夠的耐心很容易半途而廢功虧一簣。抹平鋸齒,才是真正考驗技術的時刻。鋸齒不僅僅大小不一,連各自的走向也大相徑庭。即使是用砂紙也很難打磨出理想的形狀,合格的鋸齒必須像一輪彎月呈波浪狀排列,錯落有致,這樣才能鋸得又順又快。此時就只能用三菱柱狀的挫刀細細打磨,先是最外邊的齒尖,再到鋸條凹陷處。而打磨又必須順著鋸條的方向,以保證鋒利可靠。經過近幾個小時的勞動,鋸條被打磨得像新的一樣,每一枚鋸齒都像過了流水線一樣賞心悅目。至於爺爺為什麼有如些偉力,那隻能問問他手上帆布一般厚實的老繭了。

而他編竹籠的技術就更是出神入化。雖然爺爺沒有受過任何有關幾何圖形體的訓練,但在他手下,這籠子要方就方,要圓就圓,時不時還給你整出個正六邊體,標準得與教科書中的別無二樣。而籠子只編一半裝個軟把就是筐子,只編三分之二也就是個籮筐。因而總有人來找爺爺編點東西。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他替養魚戶編了一隻超大號魚筐。從一開始編就不輕鬆,先削了幾十根一人多高的大竹子,才堪堪準備好編織用材料,削竹條平鋪在地面上,橫豎各有一條相互對應。而每一根竹條卻要與其橫向的其他竹條相互交錯在一起,就像打中國結一樣,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盡棄,不一會便形成了一張圓形棋盤。用鐵絲將剩餘末編起的竹條圍成一個圓,而那些竹條猶如旗杆一樣屹立起來。之後順著打下的條框編下去即可。當等到東家驗收成果時,爺爺的功夫又一次得到肯定。魚筐中裝滿鮮魚,需幾個壯漢,用兩條扁擔來抬,而魚筐一點也沒變形,只有底部微微鼓起。

只可惜造化弄人,現在家裡都用上了不繡鋼刀具,村裡人也都習慣了複合材料的農具,爺爺的本事也只能像工具一樣閒下來了。他再也不能像以往一樣大展身手了,至於他驚人的手藝,以後恐怕也只有從他的孫子那兒才可以略知一二了!

當我看到地攤上那些農具時,總會回想起爺爺的絕活,可隨之而來的只能是無盡的惋惜。當時代迫使老一輩人“閒”下來,閒的何止是人?在質量問題頻發的當今社會,又有多少人能有“閒”人的匠心與技藝?也許他們閒的真不是時候,也許人們的匠心閒的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