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家長不要這樣批評孩子1500字作文

批評作為一種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知道錯誤的原因,以後能夠避免或改正。但實際上,許多家長有這樣的體會,和孩子好好地說、講道理不管用,批評也不管用,著急了打一頓也還是不管用。

請家長不要這樣批評孩子1500字

反正就是:說不聽,罵沒用!打一頓,管一陣!現在又是家長思考的時候了。孩子犯錯了,到底該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錯了就該批評嗎?

讓我們看看家長在批評孩子時的幾種錯誤現象與特點。

(1)批評情緒化一旦孩子出現過失的時候,家長的表現通常是情緒激動,臉色發青,手舞足蹈,唸唸有詞,眼睛發直,聲音分貝高,語言速度快,一陣狂風暴,真可謂酣暢淋漓!好了,說完了,罵完了,心裡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當家長大費口舌的時候,大多孩子心裡算計的卻是:“現在是罵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罵完了!”家長在呵斥孩子的時候也會突然停下來問:“你聽明白沒有?”孩子馬上反射說:“聽明白了!”“記住了沒有?”“記住了!”“以後還犯不犯?”“不犯了!”這時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為了早點結束這場暴風雨。

如果有攝像機的話,家長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現,真可以說是不堪目睹啊!而孩子對您說的話往往不是能倒背下來,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說過什麼。只知道一點:我錯了,所以你罵我!就連錯誤帶來的愧疚、不安也隨著批評的咆哮聲煙消雲散了。因為他們很明白一點,罵完了一般也就沒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興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這番責備的結束!最後的結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罵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這種更多帶著個人情緒化的宣洩,主觀的批評有多大作用呢?其實,很多時候,沉默遠比這樣的批評更有效。批評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理解和接受正確的建議,並在行動中改正。作為對一次過失的分析和評價應該是非常理性的。在這個過程中,發點脾氣難免,發點牢騷也能接受,發洩就有失分寸了。試想,這樣的一種情緒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讓孩子聽從呢?

(2)批評氾濫化有時候,我們的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聲音慷慨激昂,語速飛快,大腦活躍,思維跳躍,聯想豐富,上綱上線。比如說本來就是個打了碗的事情,就能從這件事想起從前丟鑰匙、丟錢、丟面子(因為測驗考砸了),還能扯到打架、看電視、玩遊戲等。總之,只要能想起來的事就可以像電影鏡頭一樣重放。真可謂,旁徵博引,引經據典,直說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腦袋一低,心想:你愛說啥說啥吧!也不嫌口渴?哼!批評要有針對性,對當前的問題有什麼說什麼,就事論事就好了,而絕不可責備這次過失,連帶以前老賬也一併算上。這種把“陳年老賬”重提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對家長感到厭煩、討厭和憎惡,而且由於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沖淡了當前主題,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視。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長說著說著就停下來了,怎麼了?原來是一下子忘了該說什麼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說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氣糊塗了!”試想,這樣令孩子懷恨又遊離主題的批評怎麼可能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3)批評簡單化很多時候,孩子犯錯後,家長的表現往往是該批評的時候不批評,不該批評的時候亂批評。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賴床的現象,往往是一邊催促,一邊數落,而孩子卻把這當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沒有起到批評的作用。因為孩子很清楚一點,如果走著上學會遲到的話,家長一定會有辦法讓孩子按時到學校的,有車可以送,沒車可以打車啊。曾有個家長問我這種情況怎麼辦?我說很簡單,你不管他就完了,遲到了自然會有學校批評他。就是因為你有種種辦法可以不讓他遲到,是承擔孩子賴床後果的擋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著地賴床,你罵他何用?像這類的情況有很多,就是家長只對現象做批評,而沒有采取實際有效的解決辦法。

(4)批評急躁化有許多時候是這樣的,孩子甚至還沒意識到錯誤即將或已經來臨,還不能深刻意識到錯誤能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我們的家長卻已經急不可耐,氣不打一處來,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再者“不知者還不為過”呢!

人犯錯誤是正常的,而頭一次經歷某些事情的時候犯錯更是正常的!但家長卻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體驗錯誤,嘗試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麼錯,批評和責備就已經接踵而至。這種急於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進的批評,往往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六年級:276587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