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觀後感:《流浪地球》觀後感1500字作文

《流浪地球》是一部成功的影片,這個不需要質疑,質疑一部票房已經超出預期,並且超出同期上映影片很多的電影,是非常可笑的。而就其自身製作水平來看,這無可爭議的票房成功,使它成為了一個飽受爭議的現象級電影,也是非常自然的現象。

六年級觀後感:《流浪地球》觀後感1500字

我們確實以事實論成敗,但不可以單純的成敗論英雄。

作為一部科幻題材影片,本片的特效是成功的,但如果說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巨大成功,這就有點少見多怪了,誰家過年還不吃個餃子?傻子長到幾十歲也該學會說句拜年話了。據我所知,在影像計算機特效應用技術方面,由於我們國家在IT產業方面的一些優勢,這些成功是水到渠成、理所應當的,這一點在前幾年的一些國產電影(如鬼吹燈)特效中已經有所顯露,這絕非意外,也絕非什麼了不起的突破。更重要的是,這個成功不過是類似國產手機美拍功能的成功,從本質上說,是中國IT業的.成功,和電影行業的關係其實不大。因為電影行業在特效方面的工業進步標誌,應該是由該電影能夠引領的革命性工程技術手段,比如當年星球大戰、指環王和阿凡達所開創的計算機合成特效技術;或者是創新性的畫面設計,比如梅里埃、盧卡斯、斯皮爾伯格等電影對航天器、宇宙、未來世界的想象性設計。以上這些在本片中是沒有的哪個軟體是我們為這部影片研發的?從冰天雪地到空間站哪個場景不是似曾相識?所以這頓過年餃子從皮到餡都是美國機器加工的,我們的進步在於終於熟練的使用美國機器包出了符合我們自己口味的餃子。

這部電影的故事描寫是相當失敗的。從人物上說,這部應該有英雄的電影,我居然沒找到英雄;當然你非要說電影裡某些人物的行為和犧牲足以稱為英雄,那我只能說,這種標籤英雄聊勝於無吧,就更別提主題中本來應該有的人物群像描寫了;空間站和地面的故事關聯性和同步性也非常差,說是生切硬換、死拉活拽都不過分。

至於一些觀眾討論這部影片的所謂科幻硬核,進而引用科學理論來抨擊這部電影的常識性錯誤,這就有點吹毛求疵了。科幻片就是科幻片,它不是科學紀錄片,也不是現實生活片。科幻片的科學技術部分很大程度上是滿足人們對未知未來的想象,只要影片自身邏輯能夠自洽這就足夠了。另外經典科幻片,往往其目的並非是表現科學,而是對未來未知科學發展和世界變化對人或人類社會影響的哲學性思考,包括政治,倫理等,這在劉慈欣原著中也是這樣。沒有任何一部科幻故事片可以經受住現有科學理論的質疑,如果有,那它一定是一部非常糟糕的電影。所以不管符不符合科學原理,在我看來,《流浪地球》中飄著一條長尾巴的地球在宇宙中的身影很美,這對一部科幻電影就夠了!

對一部電影的批評,最好是基於電影作為大眾藝術的性質出發來做出。這其中的兩個關鍵詞,大眾做的足夠好,特別是它的全面好萊塢化科幻包裝的青春型別片(包括檔期選擇)本質,繼承了自《飢餓遊戲》以來的青少年市場引導的成功模式,又能以國家元素迎合國力上升期民族自豪感所激發的更廣泛消費群體的消費衝動,不管是有意無意,這做的足夠好了;另一個關鍵詞藝術前面已經說過,除了特效的精工細作,本片乏善可陳,說是失敗也不為過,這種失敗並非藝術創新的失敗,所以沒有任何價值,純屬該做好沒做好,從這一點上說,我們的電影工業化道還任重而道遠。它商業和藝術上的巨大反差應該引起有識之士的認真思考,而不是簡單的吹捧和否定。

所以《流浪地球》的現象級,除了商業上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我國電影工業(如果說有的話)發展的一些特殊現象。如果我們只關注一個現象,忽視其他現象,那麼這就只能是一次現象,而非一些人期望的里程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