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最美90後大學生”3000字作文

被譽為“心靈最美90後大學生”兩捐骨髓

“心靈最美90後大學生”3000字

楊子威出生於1990年,在家是獨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身為公務員的父母親向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對於單位組織的募捐活動,以及遇到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他們每次都慷慨解囊,也曾多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在家庭環境薰陶和影響下,楊子威從高中起就一直希望能像父母那樣幫助有需要的人。“我不認識你,但我要謝謝你”,在很小的時候,楊子威就記住了這句無償獻血公益廣告詞。16歲那年,他剛拿到了身份證,便興沖沖地來到義務獻血點。當得知不滿18歲不能獻血時,他拿出身份證說:“我有身份證了,我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儘管最終他沒能如願,但那顆博愛的種子卻深深埋在了他心底,慢慢的生根、發芽。

2008年初春,當他已經在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渡過了大半年的美好時光時,他的18歲生日即將到來。拿什麼來標記這一個黃金時代的起點呢?義務獻血!對,16歲開始沉睡的夢想又蹦出來了,楊子威一下子迫不及待起來。這次不會再出什麼狀況吧?他乾脆提前十幾天,在一個週末專門坐車來到江漢路佳麗廣場門口的義務獻血車上仔細詢問了獻血的條件和過程。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終於可以開始倒計時:十天、八天、五天、三天、一天……多年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看著自己的血液沿著細細的管子慢慢地漲滿血袋,他的內心頓時泛起無言的快樂。18歲的成人禮如願以償,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回到校園,看到滿園春色,體味著人生的歡樂,也為自己給別人的生命抹上了一層新綠,而倍感欣慰。

自從領到第一本獻血證後,每隔半年,楊子威的身影就會出現在獻血車上。他經常很自豪地說:“我是O型血,是萬能供血者!”

2008年10月15日,大學二年級的楊子威再次參加無償獻血的時候,在現場看見捐贈骨髓的公益宣傳,便毫不猶豫地填寫申請表並進行了血樣採集,成為了一名中華骨髓庫志願者。

湖北省年齡最小的骨髓捐獻者

2009年11月17日,正在教室自習的楊子威接到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湖北分庫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小章的電話:“你儲存的血液樣本與北京一位15歲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我還將和你聯絡,你自己考慮好是否捐獻。”接到電話,楊子威猶豫了,據說,骨髓配型成功率不到萬分之一。可是,他沒想到偏偏自己就碰上了這萬分之一的機率。他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可是善良的本性不允許他眼睜睜看著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在經過慎重考慮後,他決定捐獻自己的骨髓。

作為家中獨子,如今要捐獻骨髓救助一個陌生女孩,在家人眼裡,這根本就是在拿自己身體開玩笑。“外婆在家裡擔心得流淚,爸爸媽媽是強烈反對,還專程請假趕來武漢勸阻我,說把骨髓無償抽取給別人,那不是損害自己的健康嗎?留下後遺症怎麼辦?”楊子威回憶說。

力在重重阻下,楊子威動員輔導員老師、班上同學、紅十字會醫生集體做工作,終於說服了家人及親友。

2009年12月30日,小楊在父母、學校老師和湖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陪同下,到醫院辦理了入院手續。連續注射三天的動員針後,手術於2010年1月3日進行,所捐獻的骨髓於次日火速送往北京。那時,楊子威還不滿20歲,成為湖北省年齡最小的骨髓捐獻者,也是當年中華骨髓庫第一例骨髓捐獻者。

手術後的楊子威在留院觀察期間,在電視上看到四川師範大學一名女碩士研究生李瑞芳不幸得了白血病無錢醫治,又將紅十字會發給他的5000元慰問金寄給了李瑞芳。

面臨抉擇:真的要再次捐獻嗎?

時隔一年,楊子威本已恢復平靜的生活被一個電話再度激起了波瀾。2011年2月,子威突然接到中華骨髓庫的通知,說他之前捐獻骨髓移植的那個患者供體復發了,生命垂危,希望他進行二次捐獻。僅一年之隔,又要進行二次捐獻,楊子威陷入兩難之地,“一開始猶豫過,畢竟二次捐獻的例子太少了,全國也就十幾例。我家裡就我一個小孩,不考慮自己,也得考慮家人。”家人聽說他還要再次捐獻,楊爸爸和楊媽媽終於忍不住了:楊爸有時吃飯時眼淚突然嘩地下來了,楊媽慪氣拒接這個“不聽話的孩子”的電話……

為了讓家人放心,也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捐髓的科學常識,子威請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同學在當地查詢,把中外文資料兩相印證,最後認定捐髓對人體無害。這才最終獲得了父母的許可。

多次捐髓的例子在全國極為罕見,目前僅有十餘例。但他說,即使對自己有一點輕微損傷,也是可以承受的。自稱理想主義者的他希望任何事都能得到一個完美的結果,這次也一樣。他知道遠方一個生命正在等待著他的挽救,在反覆動員親朋好友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後,他決定二次捐獻。

3月2日上午,在父母的陪伴下,21歲的子威順利完成了第二次造血幹細胞採集術,把生的希望再次送給了去年他曾捐獻過的白血病患者。幸運的是,手術非常成功。

手術後在醫院休養的日子,子威依然惦記著四川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白血病患者李瑞芳的病情,他毅然把北京紅十字會送給他的5000元康復慰問金又一次存入了李瑞芳的捐贈帳戶。

3月下旬,楊子威出院回到老家,生性好動的他一刻也不閒著,家裡有現成的健身器材,他就在家裡運動。看著兒子跟往常一樣,父母總算放下心來。

楊子威說,按照慣例,骨髓移植捐獻者和被救助者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的。那位白血病患者的母親寫來了感謝信,信中提到,女兒希望媽媽代為轉達一句話給好心人:媽媽給了我第一次生命,那麼這位好心人已經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現在又給了我第三次生命,我一定要好好地活著。

對於那個遠在北京的小姑娘,楊子威和他的父母都給予了深深的祝福:“第二次希望要比第一次希望大得多,聽說第二次的採集成功率在90%以上,希望她身體能早日康復!”

在楊子威再次捐獻骨髓的兩個月後,“楊子威獻血捐髓志願者服務隊”在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正式成立,一千五百多名師生受到楊子威事蹟的感召,主動報名加入服務隊,其中一百餘名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者。

在成立儀式上,楊子威說,“兩次捐獻骨髓,我並沒有想那麼多。我只是不想讓人生留下遺憾,我想讓那個未曾謀面的北京小妹妹有一個健康美麗的花季,讓李瑞芳姐姐都能勇敢地活下去。我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於我們中的大多數健康人而言沒有傷害,我期盼更多的人能夠加入中華骨髓庫,為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今年“五四”前夕,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建築系學生楊子威,因兩次捐獻骨髓、救助陌生白血病女孩而入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候選人。

楊子威的事蹟近日經過人民網、《大學生》雜誌等新聞媒體報道後,在網民中引起了熱議。網友被他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精神所感動,認為他代表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並親切的稱他為“心靈最美90後大學生”、“最帥”90後大學生。

五四青年節當天,“透視‘楊子威現象’,引領90後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研討會在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舉行。與會專家學者、社會各界人士從不同角度解讀“楊子威現象”,闡釋這一現象對90後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及其深遠意義。

“楊子威現象”不是個別現象,它彰顯的是90後大學生的群體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解讀“楊子威現象”,從楊子威的成長曆程可見一斑。

我的感想:楊子威哥哥真了不起!我認為,哥哥的勇敢和善良是父母遺傳的好習慣:助人為樂。哥哥在很小的時候,就記住了一句無償獻血公益廣告詞“我不認識你,但我要謝謝你”。哥哥從高中起就一直希望能像父母那樣幫助有需要的人。大家都稱他為“心靈最美90後大學生”、“最帥”90後大學生。

哥哥的行為感動了無數人,我,是這無數人中的一個人。

大家都要向哥哥學習。

二年級:哲學之力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