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議論文:君子之道1500字作文

所謂君子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好比一塊山間樸玉,經過打磨雕琢後方顯得溫潤有色。那麼,君子又當如何雕琢呢?

高一議論文:君子之道1500字

其一者,以德以善塑其心。古語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書。”德是為人處世的根本。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如果沒有道德只會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敗壞。像我們常聽說的“黑客”,用自己的專業技術來損害他人正當的利益,這種作法的確是可恥的。而這種人,是得不到社會尊重的,一旦所作所為公佈於世便遭人唾棄,遭人詬病。因此說,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麼怎樣才算有道德呢?第一是不犯罪,做一個守法的人,不去偷,不去搶,不去盜,不去騙。第二是待人接物要將心比心,溫潤合禮。第三是內外如一,慎獨也,即使沒人在你的眼前,也不能做有損道德的事。如果能夠這樣,已經算是一個基本的君子了。

其二者,以詩以書塑其魂。詩可以增人韻味,增人風雅。“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此句正是言人之風雅韻味。一個經常讀詩的人必定是一個深有感情的人。我們可以從詩中看到萬千意境,萬千情緒。我們讀詩,也是在瞭解他人的感情,從歡喜到無奈,從憂愁到悲傷,一字一句之中盡是詩人之情。讀詩多了,自然是富有同情心的。既使是一枝落,但已然成為暗愁無奈的思緒。詩讓我們體悟到萬千的情感,而這樣一個對萬物都有情感的人,一定也不會變成凶殘無情之人。詩如水也,慢慢地使我們的心越來越柔軟,越有人情味。

書則為增智。書是千萬年經驗的積累,讀《本草》可知草木花樹之藥性,可以醫自身;讀《史書》可知歷史之變遷,可以知人性;讀科學著作可以使人知事物的道理。等等書籍,都可增長見識。“書猶藥也,讀書可以醫愚。”但是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而人的壽命卻是有限的,所以要儘量選擇那些重要的書籍去讀,好比中外的名著,這些都是經過時代篩選出來的書,自然是有一定的價值。而那些一時暢銷書,還是建議少讀,畢竟大部分只是為了娛樂心神的。還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閱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我們幾乎每天都在閱讀,但要分辨哪些是無用的,哪些是有用的,天天讀一些明星的瑣事新聞,我覺得是沒有必要的。但讀一些精彩的文章,精彩的故事,倒還是可以的。碎片化的時代,閱讀經典則更顯得有意義,我們每個人都對一件事一知半解,這就造成了我們的片面淺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很淺薄的話,勢必會造成一個社會的狂妄。因此,汲取經典的養料顯得更為突出。

其三者,與人交流,為人處世。書上的經驗值千金,但是如果沒有實踐的話,那就並沒有什麼用處。而且待人接物並不是從書中所學來的,而是在生活中和人交流之中學來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我們在人與人交流之中,才能看清真實的世界。也只有在真實的實踐中,經驗顯得難能可貴。所以說,一個人要經常的出去走動,多去旅旅遊,才能真正的見識到另一番天地。這裡我就不用多說了,只要大家走出門去體驗一番,就知道市井之間的人情世故。

所謂君子之道,其實無非是讓自己臻於完美。在這種臻於完美的道路上,我們可以看到萬般的風景。但只有經得住誘惑的人,才能不停的靠近完美。我們應當以聖賢為師,學習他們的品德,去不停的接近他們。聖賢之所以為聖賢,是因為他們有超乎一般人的品質。我們常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但我們又有幾人能夠做到?我們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我們又有幾人能夠做到?我們常說“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但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也許早就到了大同社會。之所以我們做不到,是因為人類天性有虛偽的成分,有根本的卑劣性。我們想要摒除這些天生的缺點,無非像聖賢那般,一任而行之。

君子之道在於行,願我們能夠向美好的事物靠攏,上善若水,行之一生。